道德文化联盟
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
发布日期:2017-12-14 19:38:37

孝亲敬老是做人的最起码也是最美好的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理念,是人伦道德的基础。“孝”字是由“老”字的头与孩子的“子”组成的,这是血缘人伦自然形成的不能颠倒。孝子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不孝之人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孝道为核心的敬老养老道德观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在“弟子规”中说:“首孝悌”。 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他还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

孝有三层内涵。一是孝养,养亲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赡养。孔子把养亲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指出:“用人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而且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孟子也把物质上侍奉父母作为孝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隋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养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新内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家庭中,有的成年子女以反对封建为借口,虐待父母,遗弃父母,这是极端错误的。

二是孝敬,尊亲敬亲,让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慰籍与满足。传统美德强调必养且敬,认为作为子女,不仅要给父母以衣食供奉的物质之爱,更要给之以尊重、关怀使其心情愉快的精神之爱。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对老人不仅要养,而且要敬。如果只养不敬,和饲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赡养父母和尊重父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对待父母,只敬不养不为敬,只养不敬伤其心。

孔子认为要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以敬爱的心情和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其学生曾参进一步发挥老师敬亲的观点,指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奉。”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是孝道中比养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

三是孝志。立志成才,立大志成大才,树立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孝道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义务,而且还要求他们要立德、立言、立功,以达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目的。显亲扬亲、光宗耀祖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子女们跻身仕途,努力求取功名,以承父志,实现父母亲对儿女的殷切希望,从而为父母祖宗争得荣誉,进而张扬父母、祖宗的生命。

一般说来,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会比较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比较容易地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逐步提高的社会公德水平,以及在长期职业生涯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又会为其全面履行家庭美德奠定坚实的基础。

难以设想,一个冒公德于不顾者,一个毫无职业道德的玩忽职守者,在家会是一个尽心尽力养亲尊亲的孝子。反之也难以设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养不敬的人会尊重别人,会尊重社会公德,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存在差别与矛盾,但应力争达到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就是:版权归习德苑所有 联系地址: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路189号 联系电话:0431 - 85156888